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美国政府的“言行不一”。尽管多次重申无意“与华脱钩”,但实际行动中,美国政府却从未停止过“反向操作”。
近日《南华早报》发表的一系列报道显示,美国政府正在要求中国香港出口商遵守“不成文的规定”,即不得在中国内地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公司,而必须在新加坡注册,否则将受到美国的全面抵制,即使这些出口商已经将工厂由中国内地迁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则。
根据所谓的“不成文规定”,如果出口商在中国内地或者中国香港注册公司,那他们将不会得到来自美国的任何订单。
这种操作,无疑是要与华盛顿方面的战略保持一致,即以所谓的“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为借口,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来让中美经济贸易关系“脱钩”。
美国政府试图迫使企业将产业链移出中国,但由于中国已是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要想在彻底摆脱中国参与的基础上实现产业链的所谓多元化,绝非易事。
中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供应链体系以及相对最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不仅如此,在中国,高质量劳动力庞大充足,基础设施构建完善,且生产运行极为高效。
因此,美国政府的所谓“不成文规定”,其实是让美国的进口商陷入了两难。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来自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所以他们不能从这些中国的供应商处进口,但另一方面,他们实际的选择又很有限。
在上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美国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此次展会上注册的境外参展商中,美国参展商占到25%,这也反映出广大美国企业对所谓“脱钩”战略的真实态度。
实际上,借助在海外市场,包括在中国市场的布局,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最多的利益。即便目前美国要求中国香港出口商在新加坡或其他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注册,这一做法带来的实际影响,恐怕也并不能如美国所愿。美国的“脱钩”做法,早已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也与经济全球化的整体趋势逆向而行。
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走向,不是华盛顿的意志就能决定的。美国政府的做法,只会为全球经济体系制造毫无必要的负担,而为这一政策买单的,还是美国的消费者们。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12月6日社论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编辑:梁异】
2023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来华参加澜湄合作第八次外长会的泰国副总理兼外长班比。
王毅祝贺班比履新,表示相信泰国新政府将带领泰国人民开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征程,将“中泰一家亲”的传统传承发扬下去。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泰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支持泰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历史性访泰,开启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赛塔总理上任伊始即成功访华,为新时代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方愿同泰方一道,落实领导人共识,把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好,把各领域务实合作推进好。双方要在政治上相互信任,密切各层级交往,加强全方位交流,加快推进中老泰联通发展构想,深化互联互通、经贸、旅游等领域合作,维护稳定畅通的产供链体系,共同打击网赌电诈、人口贩卖等跨国犯罪,推动中泰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
班比表示,泰方高度重视泰中关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符合各方利益,泰方愿积极推动泰中和泰老中铁路早日开通。欢迎中国高科技企业赴泰投资,加强两国科技交流合作。期待泰中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化,欢迎更多中国游客赴泰旅游。泰方将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坚决打击电信诈骗等跨国犯罪。
双方一致同意密切配合,推动澜湄合作提质升级,造福本地区人民。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外交部网站)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