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6日电 据雅虎新闻(Yahoo News)近日报道,美国枪支暴力问题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而其中年轻受害者的数量更是多得令人震惊。
截至2023年11月30日,美国枪支暴力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3.9万人,平均每天有多达118人因此丧命。非营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的数据还显示,在这些受害者中,青少年及儿童的人数分别为1290名和271名。
报道称:“当然,这(在美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自2014年以来,美国每年的枪支暴力遇难者数量均超过3.9万。”
在雅虎新闻的另一篇报道中也提到,过去几十年间,枪支暴力问题已成为美国新闻的头版头条,尤其是涉及儿童的枪支暴力。校园枪击、意外伤害、自杀等等,都给美国儿童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带来了死亡。
“父母应当了解,枪支伤害是现今导致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大原因。”美国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儿科副教授、芝加哥卢瑞儿童医院(Ann &Robert H. Luri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icago)急诊科主治医生詹妮弗·霍夫曼(Jennifer A. Hoffmann)表示,“这一极为要紧的问题需要关注度和资源,但现在还差得很远。”
报道还写到,枪支暴力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霍夫曼指出,枪击事件受害者可能会遭受身体上的终身残疾及心理上的抑郁、焦虑和药物滥用。
今年11月刊登在《健康事务》(Health Affair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美国2052名儿童和青少年枪击幸存者的商业健康保险索赔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9983名没有受过枪伤的同年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6209名幸存者家庭成员的数据,并将他们与29877名没有类似经历的同龄人进行了对比。
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枪支暴力幸存者患精神疾病的情况增加了68%,物质使用障碍的情况增加了144%。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他们在受伤害后的第一年中的医疗保健支出平均多出34884美元,是受伤前的17倍。而受伤儿童的父母患精神疾病的概率也比没有受枪伤儿童的父母高30%。
非营利组织凯撒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2022年的一项针对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分析发现,接触枪支的儿童更有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受到过与枪支有关伤害的幸存者的校园生活也更有可能比较痛苦。
倡导枪支管制组织“为每个城镇带来枪支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高级顾问、儿科医生安妮·安德鲁斯博士(Dr. Annie Andrews)指出:“也许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不会影响我的家庭和我的孩子’,但事实上,这影响到所有的孩子,包括已经上学的孩子。他们正在学习如何在校园中躲避‘持枪的坏人’。”
据报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对CDC的数据分析显示,2019年至2021年,美国死于枪击的儿童及青少年人数增加了50%。2019年,在美国18岁以下人口中共发生1732起枪击死亡事件。到2021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2590起。
在这之中,一些群体比其他群体所受到的影响更大。皮尤研究中心的分析发现,2021年,美国非裔儿童及青少年死于枪支暴力的可能性约为同类白人群体的5倍。
此外,凯撒家庭基金会的分析还发现,枪支自杀占美国儿童及青少年自杀人数的近一半。2019年至2021年,美国年轻人中的枪支自杀人数增加了26%。
(编译:高琳琳 编辑:王晔 马芮) 【编辑:梁异】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刘星晨)“跟健身房里的大爷大妈比起来,我啥也不是。”
你是否曾听过这句话?
日前,多位网友晒出大爷、大妈在健身房中轻松“举铁”的视频,引起社会共鸣。有人留言道:“相比之下,我过得才是老年生活。”
然而在这背后,各地却有多家健身房将老年人“拒之门外”。该种行为是否合法呢?
资料图:成都一位大爷在健身房内运动。杨予頔 摄
据媒体报道,今年重阳节期间,某打车平台发布了助老打车数据报告。报告称,图书馆、健身房、演唱会等为老年人经常去往的目的地。老年人迈向健身房,在全国很多城市已然不再是新奇现象。
来自柳州的72岁姚大爷已经坚持健身8年,在健身房中他收获了一身健壮的肌肉。“健身这些年,基本上没生病。感觉和年轻时没有区别,甚至比以前的力量还大。”
叶紫(化名)所在小区的健身房配备了游泳池,她表示,很多老年人都会选择在工作日上午前来锻炼。“除用器械练习,选择游泳的老人也很多。”
针对越来越多老年人走进健身房的现象,北京体育大学重竞技教研室副教授鲍克表示,健身房内器材专业、多样,且配备专业教练团队,能够为老年人运动提供更多选择,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不仅如此,在健身房中,老年人也能获得更多社交机会。
此外,鲍克解读时提到,近几年,老年人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比原来有所提高,在该领域投入更多。他认为,随着社会水平和思想认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去健身房锻炼有望成为常态。
社交平台中,老年人健身房锻炼视频的评论区中满是“望眼欲穿”的年轻人。
作为一名上班族,常在办公室久坐的王成皓(化名)去年年初体检时多项身体指标出现异常,“这让我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得加强锻炼了。”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
如今,他已习惯空闲时“泡”在健身房里。正是这段时间,让王成皓观察到健身房中不乏老年人身影。“我们健身房位于居民楼附近,总能看到组团来的大爷大妈,大概有十几个人。”
王成皓感叹,许多老年人身体素质出众,“有一位大妈退休后就开始锻炼,现在轻松提起快40公斤重的杠铃,吓到我了。”
这也是很多网友的共鸣。当健身爱好者在挑战杠铃屡屡受挫时,大爷大妈们却可以轻松将其“拿捏”。
“我有健身服,但大爷有我梦寐以求的肌肉线条。”
“看到大妈拎起杠铃,我悄悄离开了。”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6/f5438bd0d58c47b294edf5d655f2e7e2.jpg" alt="资料图:老年人健身。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
资料图:老年人健身。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目前健身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刚需。长时间坚持锻炼后,他们体型上出现积极变化属于正常现象。”鲍克这样说道。对于年轻人抱怨没时间去健身房时,鲍克坦言,在很多年轻人的认知中,健身并不是眼下当务之急,“他们的体型可能并未走样,也没有因为身体出现异常而受到医生的运动建议。”
“超过65岁,我们不接待了”
此前,有媒体在报道中称,部分健身房对老年人设置了“限入门槛”,年龄超过60周岁的老人曾出现过被拒绝的情况。
记者致电北京多家健身房询问情况,其中大部分对老年人前往健身持欢迎态度。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有需求,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健身教练进行一对一辅导。“对于该类群体,健身房会有相应优惠活动,目前老年人来体验和报名的人数比原来多了不少。”
此外,也有知名连锁健身房的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健身房内器械多具有较大重量,一般不接待65岁以上的老年顾客,即使请私教课也不被允许。
部分工作人员表示健身房不接待老年人。
另一家健身机构的工作人员提到,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情况,单独训练会有较大受伤风险,推荐聘请教练进行练习,“教练会先带老人做体测,根据体测数据制定训练计划,在有效锻炼的同时避免受伤。”
针对该情况,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丁悦律师、律师助理芮欢月表示,民法自愿原则下,设置年龄限制属于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范畴,商家有权选择服务对象,并没有强制缔约的义务。因此,该行为并不违法。
面对高龄人群从事健身体育活动相对更易发生意外的客观事实,企业作为营利性主体,主动防范经营风险也是情理之中。虽然高龄群体在进行健身项目时,往往需要经营场所进行额外的特殊提示或保护,但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必过于紧张,安全保障义务并不代表无限保护义务,是否构成侵权及承担赔偿责任需要法律上严格的界定且有相应证据支持,只要责任人尽到全面的安全保障义务,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此外,目前一些健身房、体育场馆采取的让老人出示体检报告、购买保险等举措也是可行的。
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12/06/e57d84581e3e4440834af474ea382bc2.jpg" alt="资料图:老年人健身。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
资料图:老年人健身。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当前“银发经济”崛起,如果健身房、体育场馆等经营场所能够顺应市场,积极引进一些适合高龄人群使用的健身器材或探索适合高龄人群的健身活动,也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为了能更好满足老年人体育运动需求,近几年,国内多地已开启健康养老的探索,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健身场所正拔地而起。
2021年,首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在上海徐汇区康健街道揭牌。截至2022年底,上海累计建成“长者运动健康之家”94家。有别于传统健身场所,“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配置了适老化健康促进设备,有专业老年人跑步机、全身协调训练机等,备受老年群体青睐。
福建泉州也在积极建设“智慧健康小屋”,为老年人在“家门口”提供健康服务;宁波东柳街道锦苑社区有个800平方米的智慧运动健康中心,这里实现了老中青少和残障人士全覆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