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来华共同主持澜湄合作第八次外长会的缅甸副总理兼外长丹穗。
王毅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10周年。澜湄合作始终走在践行上述重要理念的最前沿。在这一重要年份,中方愿同澜湄国家一道,办好外长会,共商合作大计,共促区域繁荣。丹穗表示,第八次澜湄外长会意义重大,期待同中方密切合作,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王毅说,中缅是全面战略伙伴,有着传统胞波情谊,始终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中方期待缅甸在宪法框架下尽快实现国内和解,继续政治转型进程。中方从不干涉缅甸内政,赞赏缅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相信缅方会一如既往,坚决反对“台独”行径,支持中国统一大业。中方赞赏缅方第一时间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愿同缅方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经验,积极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王毅强调,近期中缅合作打击缅北电诈、解救被困人员取得成效,有力震慑了不法分子。双方要强化执法安全合作,彻底铲除网赌电诈毒瘤。
丹穗表示,中国是缅甸最重要邻国,缅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钦佩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愿同中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共同构建缅中命运共同体。感谢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同缅甸分享合作机遇,缅方将加快国内协调,积极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缅国内仍面临不少挑战,希望继续得到中方支持帮助,实现国内和平稳定。缅方将坚决打击电信诈骗等跨境违法犯罪行为,与中方就此开展全面协调配合。
双方还就稳定缅北形势友好、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外交部网站) 【编辑:梁异】
中新网西安12月6日电 (杨英琦 阿琳娜)记者6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日前《考古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为中国唯一入选者。据了解,这是霸陵的考古成果继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陕西省六大考古发现”之后再获殊荣。
图为大熊猫骨骼。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考古Archaeology》杂志已连续出版70余年。自2006年开始,该杂志在每年的12月评选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汉文帝霸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江村东部白鹿原的西端,其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霸陵和南陵周围的大型外藏坑中出土了各类陶俑、陶器、铁器、铜器、金银器、马骨等大量汉代珍贵文物。在其相对较远的很多小型殉葬坑中发现了大量的珍禽异兽骨骼,葬具有陶棺、砖栏和木椁,随葬品有陶容器、陶俑等,宛若汉文帝时期皇家苑囿的地下动物园。
考古工作者在霸陵共发掘23座动物殉葬坑,发现动物种类共计11个属种,包括鸟类2种和兽类9种,均为珍稀野生动物,出土的动物种类既有现在仍生活在南方东洋界(热带或亚热带)的动物如印度野牛、马来貘和绿孔雀,也有“秦岭四宝”中的三宝——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其中,虎、马来貘、牦牛、印度野牛在陕西省属首次发现。在南陵共发掘55座殉葬坑,殉葬动物有鸟类、兽类和爬行类。经初步鉴定,发现的动物种类共计30个属种,包括鸟类18个属种、爬行类1种和兽类(哺乳类)11种,包括金雕、绿孔雀、褐马鸡、丹顶鹤、金丝猴、猕猴、虎、鬣羚、鹅喉羚、梅花鹿、狍子等30种珍稀野生动物骨骸,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首次在陕西省发现了爬行动物龟鳖目陆龟科的靴脚陆龟、鸟类犀鸟科的地犀鸟属。
据悉,霸陵的动物殉葬坑位于汉文帝陵墓西南约600米处的白鹿原西坡,形制为接近东西向长方形的竖穴土坑,走向和薄太后南陵动物殉葬坑明显不同,其兽类动物头骨均在东边,朝向汉文帝霸陵。南陵的兽类动物头骨均在南边,朝向薄太后南陵。霸陵考古勘探新发现有60多座殉葬坑,加之1966年考古工作者曾在此发掘清理了47座从葬坑,出土了马、羊、猪、狗、鸡、鹅、鹤等禽兽骸骨,因此,该区域原应分布有上百座排列有序的殉葬坑。(完)